延边酱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公募基金迎創新型產品 4只增強型ETF啟動發行

繼首批北交所主題基金火熱發行后,公募基金在近日又迎來一類創新型產品。11月22日,首批4只增強型ETF啟動發行,其中部分產品的募集上限高達80億元。有觀點稱,增強型ETF相較傳統的指數增強基金而言,有穩定且持續的增強能力,以及較高勝率。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在投資相關產品時,投資者更需要注重風險偏好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11月22日,國泰、招商、景順長城、華泰柏瑞旗下的4只增強型ETF率先啟動發行。雖然上述4只產品同日發售,但結募時間則有所不同。其中,國泰基金、招商基金、華泰柏瑞基金旗下增強型ETF的結募日為11月26日,而景順長城旗下產品的結募日則為12月3日。

首批增強型ETF于2019年3、4月陸續提交注冊申請,但直至2021年11月15日,首批5只增強型ETF才獲批,歷時長達兩年。

從募集規模來看,國泰滬深300增強策略ETF和招商滬深300增強策略ETF的募集規模均為80億元;景順長城中證500增強策略ETF網上現金認購和網下現金認購的合計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75億元(不含募集期利息和認購費用),網下股票認購的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億元;而華泰柏瑞中證500增強策略ETF則未對相關產品設置募集上限。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上述4只產品并未在發行首日售罄。記者也從渠道人士處多方采訪了解到,數據仍在統計當中,上述產品首日的銷售情況尚未可知。

據了解,增強型ETF屬于主動管理ETF的一種。根據華泰柏瑞基金介紹,增強型ETF可以簡單理解為指數增強型基金套用了ETF形式,兼具指數增強型基金和ETF的特點。作為增強型指數基金,它通過主動選股力爭獲取超越指數的收益,同時,作為ETF,它又具有交易便利的工具屬性。因此,增強型ETF同時對管理人的投資和運營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具備在控制跟蹤誤差的情況下產生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增強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具備良好的ETF運營管理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相關基金管理人都為旗下增強型ETF配備了兩位基金經理。從前述首批4只增強型ETF的發行資料來看,相關產品的管理費率有所不同。其中,招商滬深300增強策略ETF、景順長城中證500增強策略ETF的管理費率為0.5%;華泰柏瑞中證500增強策略ETF的管理費率為0.7%;而國泰滬深300增強策略ETF的管理費率則為1%。

作為創新型產品,增強型ETF的特點和創新點到底是什么?

從產品名稱可以看出,此次率先發行的增強型ETF跟蹤標的分別為中證500和滬深300兩類寬基指數。其中,景順長城基金及華泰柏瑞基金旗下增強型ETF跟蹤中證500指數,而國泰基金和招商基金旗下增強型ETF則跟蹤滬深300指數。

國泰基金量化投資事業部總監、國泰滬深300增強策略ETF擬任基金經理梁杏表示,ETF的優勢是持倉透明,管理費率低,交易相對靈活和方便。傳統的指數增強基金只能做申購和贖回,即收盤價的交易價格。而增強型ETF的創新點相對于滬深300指數增強則多了交易功能,對于ETF多了增強的收益。無論是對比滬深300增強基金還是中證500增強基金,都有穩定且持續的增強能力及較高勝率(即基金運作期間盈利的概率,即基金取得正收益或超過基準的周期比率)。

景順長城基金也提到,相較于傳統指數基金和ETF,景順長城中證500增強策略ETF的投資,將突破現有指數增強基金95%倉位上限限制,100%的最高倉位有望進一步提升收益彈性;其次,基金費率參考ETF模式,低于增強指數基金;相比ETF完全復制指數策略,增強策略ETF以超越基準指數為目標,靈活度更高;此外,結合ETF實物申贖、二級市場交易功能等特點,可降低因基金申贖帶來的沖擊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展望后市,國泰基金認為,國內指數化投資已迎來發展良機,指數增強型ETF在國內的前景值得看好。一方面,整體而言,目前國內指數增強策略效果存在較高的勝率;另一方面,ETF的運作機制成熟透明,指數增強型ETF產品是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產品。隨著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個股的選擇越來越難,指數增強產品可以幫助投資者降低選股難度。指數增強產品在不顯著偏離指數趨勢的同時,力爭獲得穩健的超額收益。

華泰柏瑞基金也提到,盡管這是國內首批增強型ETF產品,但主動管理ETF在海外市場運營多年,早已成為一類較為成熟的投資品種,近六年發展迅速。目前,國內ETF的市占率相對于主動管理基金較小,主動ETF的未來規模空間可期。

在財經評論員郭施亮看來,在基金市場降溫背景下,投資者更注重基金產品的凈值表現。增強型基金有利于提升投資回報預期,也具有持倉透明的優勢。雖然市場需求可能會比較大,但銷售情況會否火爆,仍需要看市場環境是否配合,在市場環境配合的情況下有利于誕生爆款基金產品。但投資者更需要注重風險偏好與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記者 劉宇陽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