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股份發布公告 擬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100%股權
羅森或將借助并購加速擴張。近日,天虹股份發布公告稱,擬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天虹微喔便利店100%股權,羅森中國有意受讓天虹微喔股權,并與羅森中國達成意向并擬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若此次競購成功,羅森也實現了借助天虹進入到深圳、廈門等市場。從區域加盟、單店加盟、特許加盟,再到如今的并購擴張……羅森本土化探索的背后足以證明其擴張的野心和積極性。
擴張提速 羅森欲并購微喔
根據天虹股份發布公告稱,擬掛牌轉讓全資子公司天虹微喔便利店100%股權,羅森中國有意受讓天虹微喔股權。該公司與中國羅森達成意向并擬簽署《股權轉讓意向協議》。
公告顯示,本次股權轉讓將在產權交易所以公開掛牌及網絡競價方式進行,公司不承諾中國羅森一定可以被確定為受讓人。本次擬簽署的意向協議屬于雙方的意向性約定,有利于本次股權轉讓事項的順利推進。
雖然天虹與羅森的合作并沒有敲定,但雙向奔赴也為事情的可行性增添了一筆。對于此次交易,羅森中國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次羅森參與天虹微喔的競購,主要還是想借此進入到華南地區開展業務。
而在此之前,羅森并沒有涉足華南市場。
清理“不良”資產
據了解,天虹微喔便利店是天虹旗下的便利店品牌,以華南、東南為核心發展,主要布局深圳、廈門等城市。對于微喔的出售,天虹方面表示,本次轉讓將有利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聚焦重點戰略的發展,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及主營業務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天虹微喔目前經營狀況并不理想。據公告披露,天虹微喔在2020年和2021年1-6月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7億元和1.33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179.12萬元和-614.33萬元。截至2021年6月底,天虹微喔的凈資產為7.8萬元。
和君咨詢零售連鎖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認為,當前,便利店仍舊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市場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正是因為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更加強調了便利店經營企業的專業能力。盡管天虹也是零售企業,但是其優勢和強項更加傾向于購物中心、百貨等零售業態。所以天虹此時選擇出售便利店業務是比較理想的戰略選擇。
野心漸顯 立下萬店目標
北京商報記者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看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喔便利店以210家門店排在75位。此次羅森如果此次能夠成功拿下微喔,那么羅森也將借此進入深圳、廈門等城市。同時,該榜單指出,羅森的門店數為3256家,是在華數量最多的日資便利店品牌。
即便成為在華數量最多的日資便利店后,羅森依然沒有放慢腳步。今年8月,羅森便利店正式進駐河北石家莊,同時,羅森還成功進駐北京地鐵站。還有媒體報道稱,羅森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達到1萬家店。除了在已有地區大幅增加門店數量外,在尚未進駐的地區,也計劃開1300家店,并還考慮收購。
不過,就日資便利店而言,主要以區域加盟、特許加盟等方式來擴張,而并購的方式并不多見。但羅森在此前就曾接盤部分全時門店,此次再參與競購天虹微喔,足以證明其擴張的野心和積極性。
羅森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并購擴張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便利店業態規模是非常重要的。對羅森來說,天虹微喔的規模是羅森看重的。接下來羅森還會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借殼加速擴張
在文志宏看來,羅森作為連鎖便利店的頭部玩家,通過競購的方式來獲得天虹微喔有利于加快羅森規模連鎖的快速擴張,尤其是提升羅森在華南、東南地區的市場份額。
但他同時指出,羅森的便利店運營能力毋庸置疑。不過在便利店遍地開花的華南市場,羅森還是需要先確定好在華南地區的競爭策略。“即便羅森能順利接手天虹微喔,但要面對華南市場的便利店競爭并沒有那么輕松。要知道,除了7-11等老對手之外,華南市場還有美宜家、天福等便利店領域的巨頭坐陣。”
在精益零售理論創始人龔胤全看來,當前是便利店發展的黃金時代,羅森可以借助天虹微喔快速進入廣東地區,擴大在中國經營的版圖。但同時也將面臨一定的挑戰。
“廣東地區有其獨特的消費習慣,羅森要根據廣東消費習慣定制廣東的商品口味需要一些時間研究并試錯,此外,廣東便利店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尤其是本土連鎖便利店品牌及7-11經營得都十分不錯,最大的挑戰是廣東地區對食材的新鮮度是全國最為挑剔的,當地早餐、小吃、宵夜市場就是鮮食便利店的最大敵人,這也是為什么廣東7-11鮮食經營并不豐富的原因,羅森作為鮮食便利店經營的代表,會遇到同樣的問題。”龔胤全表示。
“當前便利店市場呈現三股勢力,第一股勢力是日系便利店為代表或從日系便利店聘請專業人才開發的中國本土的新型鮮食便利店;第二股勢力是傳統香煙雜貨起家的便利店;第三股勢力是以便利蜂為代表的數字化驅動的新型便利店。”龔胤全認為,短期來看三股勢力不分上下,彼此都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及生存資本。長期來看,日系便利店及本土鮮食便利店和數字化驅動的新型科技便利店更有競爭優勢,傳統香煙雜貨便利店依靠加盟商夫妻店構建的低成本優勢勝算不大。未來不管是任何行業的競爭,一定是管理效率及科技驅動的競爭。(記者 趙述評 趙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