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ST商城重組忽視了主業?
店外步行街上人來人往,商場內三樓以上卻異常冷清,大部分鋪面空置,這是《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在*ST商城位于沈陽中街的商業城百貨內看到的情景。
而從*ST商城日前披露的2020年年報來看,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減少80.73%,僅實現1.92億元,凈利潤虧損進一步擴大至1.49億元,這也是*ST商城連續第三年出現虧損。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自公司于2000年底上市以來,僅現金分紅3次,累計現金分紅3987.57萬元;而公司累計虧損已達5.83億元。自2006年以來,*ST商城扣非歸母凈利潤已連虧15年。自2019年半年報以來,公司凈資產也一直是負值,持續經營能力不容樂觀。
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ST商城是沈陽市老牌商業零售企業,目前經營的場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鐵西百貨,一個就是位于沈陽中街核心位置的商業城百貨。由于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曾進行過全面更新改造,商業城百貨的歐式外觀至今仍非常引人注目。
然而華麗的外表難掩內在的落魄,記者近日前往商業城百貨走訪發現,商場內一樓二樓還比較正常,但三樓以上已經有連片的鋪面空置,只有空蕩蕩的柜臺。五樓、六樓僅有一兩家商鋪還亮著燈在營業。
“許多季節性的商戶都撤了,他們一般在秋冬旺季進駐,旺季過后就撤走。”商場四樓仍在營業的一位商戶告訴記者,每年都會這樣,只不過受疫情影響,這兩年更明顯一些。
在五樓,記者發現許多位置被圍擋起來,有的上面還標注著“重裝升級”,不過掀開圍擋,里面只是空蕩蕩的一片,也沒有任何裝修改造的跡象。許多餐飲店鋪、健身館也全都關了門,地上積著厚厚的灰。
商業城百貨的冷清,與店外的步行街、以及僅一路之隔的大商新瑪特中街店的熱鬧形成了鮮明對比。記者注意到,雖然位置、面積和裝修都要稍遜一籌,但大商新瑪特中街店內人來人往,即便是賣秋冬服飾的區域,也未見有空余的柜面。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底,*ST商城貨幣資金為6.97億元,截至2020年底,公司賬上的貨幣資金僅有2099.68萬元,其中還有1600.69萬元因法院凍結而受限,公司經營可謂舉步維艱。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出具的審計報告中提到,*ST商城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已連續三年虧損,已連續三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負數,已連續三年營運資金為負數,截至2020年末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34億元,雖然公司披露了擬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仍然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重組忽視了主業?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ST商城的主營業務不振。2020年,*ST商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攀升至117.55%,虧損額較2019年擴大超四成。
對于經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ST商城在年報中解釋稱,“作為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公司經營既經受著網絡電商的持續沖擊,同時又遭遇了疫情的突然襲擊”。
但值得注意的是,沈陽中街被譽為“東北第一街”,商業城百貨就位于沈陽中街最中心的位置,并與地鐵相連通。2020年沈陽中街全面改造,客流量和商圈優勢更為突出。然而*ST商城卻絲毫未能被帶動,在經營上毫無起色。
此外,行業內大部分公司自去年二季度起業務就已經大幅恢復,然而*ST商城在去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單季業績卻比一季度還要差,絲毫看不出好轉跡象。
因2018年、2019年已連虧兩年,*ST商城在2019年年報披露后就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0年再次虧損,*ST商城也將繼續面臨退市風險。4月9日,*ST商城披露公告表示,公司股票將被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若公司2021年度觸及《股票上市規則》相關情形,公司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據公司官網介紹,*ST商城原系國有控股企業,原控股股東商業城集團于2005年6月份啟動改制,2009年下半年最終完成,*ST商城自此變身為民營控股上市公司。此后在深圳琪創能作為公司控股股東期間,*ST商城進行了大規模升級改造,經兩期擴建,公司營業收入在2013年時最高曾達到18.6億元,不過大額投資也加劇了經營壓力,2012年、2013年*ST商城業績接連出現虧損。
公司現任控股股東、茂業系的中兆投資是在2014年正式入主,2014年,茂業系相關企業與*ST商城簽訂借款協議,向公司提供資金支持,此后*ST商城將遼寧物流99.94%股權和安立置業100%股權轉讓給了關聯方茂業商廈,在當年順利實現保殼。
2015年,*ST商城籌劃收購宜租車聯網,后因上市公司權益存在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嚴重損害且尚未解除情形,該方案未能通過證監會審核。
2016年,*ST商城先是準備賣掉鐵西百貨,但未能完成,后通過向關聯方太原茂業出售所持有的盛京銀行股權,從而確保了2016年、2017年兩年盈利,暫時避免了退市危機。
此后在2018年公司籌劃收購四達軟件;2019年籌劃收購優依購;2020年,公司計劃出售鐵西百貨和商業城百貨,同時購入實控人旗下的崇德物業。但上述重組均未能完成。
而在*ST商城一直忙于重組的同時,公司的主營業務卻江河日下。
“在云消費時代,消費發生根本變化,消費者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障礙去選擇商品和服務,消費呈現零時差、零距離、零渠道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購物中心和百貨店過去在經營中的經驗和所謂的優勢,反而變成了制約其創新發展的包袱。”對于部分零售百貨企業轉型遇到的困境,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很多公司曾經有很好的經營經驗,但是其資源渠道、經營理念跟不上消費變化,主業發展乏力,又找不到新的發展方向,有些公司在各種各樣的非主業上進行一些盲目的投資和探索,跨界經營似乎有很多新的投資發展機會,但想要成功,難度也是極大的。
多個關聯交易曾引發爭議
事實上,茂業系成為公司控股股東期間的一系列操作,也曾在市場上引發爭議。
據公告,最初幾年*ST商城從關聯方取得的借款,約定的資金占用費都是年化10%,近年間這一數值修改為不超過10%。而記者注意到,在股吧及上證e互動等平臺上,都有投資者質疑關聯方提供的借款利息過高。
“資金占用費10%,明顯高于市場費用(水平)。茂業作為商業城最大利益方,這么高的費用率,還望商業城管理層能做點理性的決策。”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如此表示。
對于該數據,也有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年化利率10%不能說高,但肯定不低。”
除了借款利率問題,外界也曾多次對公司向關聯方出售資產提出質疑,認為涉嫌“賤賣”。公司也曾多次就相關問題進行過澄清和解釋。
“公司賣出資產就平價,而(從實控人)購買的(崇德)物業卻溢價超16倍,是否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在2020年公司提出新的重組方案時,就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向公司發出質疑。
對于公司去年提出的重組方案,中小投資者還選擇通過投票來行使權利。記者注意到,在2020年召開的涉及對重組方案進行表決的兩次股東會上,參與投票表決的股東數量都較多,第一次為200人,第二次為333人,兩次表決均出現大范圍反對票,均未獲通過。其間還有投資者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留言稱,自己接到了拉票電話,希望公司不要做違法的拉票工作,多拿出些誠意。
而在相關重組方案兩次遭到否決后,有不少投資者都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留言表示:“重組已經兩次被否,希望茂業不要以一己私利,以為什么都是大股東說了算。”“無論大小股東,都是公司成長壯大的奠基石。建議貴公司不要為了大股東的利益就隨隨便便損害小股東的利益,這樣的做法或許一時得到金錢,但長久必定會以失敗收場。”
未來何去何從?
多次重組未能成行,為了讓2021年好過些,*ST商城在經營上也花了心思。記者注意到,每年大額的資產折舊,是影響公司業績的一個重要因素。2020年底,*ST商城通過決議,決定將部分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并采用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如此一來,相應資產不需計提折舊及攤銷,預計2021年公司折舊攤銷額將減少約4516.01萬元,也就是說,將相應增加2021年利潤總額約4516.01萬元。
“資產還是那塊資產,僅僅做賬務處理上的改變,并不會產生奇跡。”前述市場人士認為,要想把主營業務做好,還需要更多實實在在的努力。
賴陽認為,企業除非進行戰略性、根本性的商業模式重構,進行徹底的轉型,否則其未來發展仍然面臨很大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重組方案兩次被否后,公司重要股東王強及其一致行動人接連從二級市場進行增持。據公司年報,截至2020年底,王強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3339.84萬股,三個多月時間里,王強一方持股比例已經由原來的6.44%上升到18.75%,與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兆投資的持股比例僅相差5%左右。
王強在相關權益變動公告中表示,不存在謀求公司控制權的意向或安排,但未來或將繼續增持,如未來涉及控制權問題,將及時履行必要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目前來看,茂業系不想放棄控股權,王強一方又在強勢增持,與中兆投資的持股比例也在進一步接近。”前述市場人士認為,目前的情況又增加了不確定性,兩方持股比例都較高,如果未來雙方意見不一致,公司在相關操作上也會更加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從二級市場來看,*ST商城的股價近期一路上漲,近日還多次漲停。3月份以來截至4月12日收盤,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累計漲幅已達72.58%。
“目前情形,*ST商城靠主營業務擺脫危機很難,大概率還是要通過資產重組來實現,王強一方的增持,也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對于近期的股價走勢,前述市場人士認為,“公司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此番上漲應該是單純的市場炒作,且新的退市規則已經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目前已進入4月份,留給*ST商城的時間并不多了,投資者需關注公司的投資風險。”(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