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多舉措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非遺的傳承與保護是一種文化的“活態傳承”,保護和利用好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古老的非遺煥發生機和活力是我們當代人的使命。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縣立足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深入開展了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
一、持續健全非遺名錄。根據各級文件精神,不斷健全我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2月初報經縣政府公布了13項第四批縣級非遺名錄;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包括九華黃精制作技藝等6個項目成功入選。目前全縣各類非遺達53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非遺7項,市級非遺10項,縣級非遺35項。今后我們將持續對全縣的非遺資源進行認真的梳理,確定申報工作的重點,按要求開展逐級申報工作。
二、推進非遺保護傳承。為加強特色傳統文化宣傳教育,讓非遺文化走進群眾生活,我們也在不遺余力的開展各項工作。一是在建黨100周年的今年,結合第十六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禮贊百年慶華誕 非遺傳承頌黨恩”為主題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向群眾展示展演各類非遺項目,讓更多的群眾經由多種形式,對文化遺產有更多的領會。二是聯合拍攝青陽腔黨員電教片《山花爛漫》、青陽農民畫紀錄片《畫里青陽》,用鏡頭記錄非遺的傳承。三是組織青陽腔參加非遺進景區―全省傳統戲劇扶持項目匯演以及青陽農民畫作品參加長三角地區傳統美術(繪畫、剪紙)精品展,促進文化交融,讓非遺“活起來”“走出去”。四是常態化開展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讓青陽腔、九華民歌、青陽農民畫等非遺融入群眾的生活,提升群眾文化參與度和滿意率。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今年來,我縣圍繞促進非遺傳承,多措并舉加強非遺傳承人隊伍建設。年初開展了池州市第五批非遺“名師帶徒”工程申報工作,我縣青陽腔、青陽農民畫、大九華水磨玉骨絹扇項目通過評審,將持續進行傳承幫帶、授業指導和研習把關。同時,開展青陽農民畫創作培訓班,為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專業人才,有力地擴充了非遺傳承人才隊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今后,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將真抓實干,扎實推進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