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巨擘顯神威,哈佳鐵路清篩忙
“挖掘鏈安裝完畢,收緊鏈條”“輸送帶解綁完成,啟動伸出”“左側導槽再往上點”……
9月19日0時10分,在黑龍江省哈佳鐵路線上,一陣轟鳴劃破寧靜,大型養路機械司機劉元超坐在清篩機駕駛室內,與車外6名同伴不停地交換指令。劉元超撥動操縱桿,清篩機前方伸出輸送帶,兩側張開導槽直插鐵軌下方的砟石里面。伴隨著強力而均勻的震動,鐵軌下的砟石像餃子一樣“沸騰”起來,機械清篩作業正式開始。
35歲劉元超和6名同伴都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工務機械段機械化清篩三車間的大型養路機械司機,他們操縱的這臺火車是QS-650K全斷面道砟清篩機,是用來清篩鐵路砟石的機械作業車,由動力、走行、作業等裝置組成,需要7個人同時作業,才能正常操作。
“鐵軌下的砟石具有減震和排水作用,受列車反復碾壓以及天氣影響,部分砟石會發生老化和破損,使減震功能下降,影響列車運行安全。”劉元超說,因此,大約每隔10年,就需要對線路進行清篩,篩掉破損的砟石和污土,解決道床板結臟污、排水不暢的問題,恢復道床彈性,保證火車平穩運行。
劉元超所在的這個清篩機組一共有7個人,平均年齡37歲,大家在一起搭檔了5年,配合十分緊密。“這臺清篩機長度達到31.6米,比一節火車車廂還要長,車上7處操作臺由7名司機各司其職,十分考驗團隊協同能力。”劉元超說,作業時,清篩機處于走行狀態,每個環節都需要及時跟上,有一個人落下就會影響整體清篩進度。“我們就像是機器的左膀右臂,既要獨當一面,又要配合默契,才能讓復雜的機械步調一致。”
參加工作12年的劉元超,是機組中的全能手,所有操作臺都能熟練掌握,“過去清篩全靠人力,道床要下挖30厘米,然后再橫向挖,人工清篩1個小時才能干三米,現在清篩機1個小時能干三百米,效率大大提升。”2014年,哈爾濱工務機械段投用了QS-650K型清篩機,只需要7個人操控一臺車,便可同時完成砟石的收集、振篩、輸送、回填等工作。
劉元超是這臺清篩機的一號位司機,他主要負責作業中各項作業裝置的啟動、挖掘深度的調節和車輛的運行速度,“7名司機里只有我始終在駕駛室操作,其余6個兄弟在機車外分別操作對應部位,并將機械和線路情況反饋給我,由我動態調節車輛總體狀態。”劉元超介紹到,狹小的操作室內,分布幾十個按鈕和操縱桿,想要控制好清篩機,必須練就“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耳聽眼看、手腳并用,這樣高強度、高專注度的作業要持續2個多小時。
鄭培慶和張云鵬是二、三號位的“收集司機”,負責控制導槽收集砟石,他們的駕駛位在車輛中部,也是砟石“沸騰”最大的地方,兩個人一左一右觀察線路情況,“清篩時的灰塵很大,我們在車外都要戴口罩。”鄭培慶說到,想要在灰塵飛揚的空間里觀察線路內部是否有障礙物并不容易,干的時間長了,他們也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砟石收集到振動篩里,通過振動篩掉污土,就像過濾沙子一樣,留下的砟石仍然需要回填到線路中。”六號位的“振篩司機”曹磊介紹說,他負責調整振動篩的作業狀態,是清篩的關鍵一環,作業質量與他緊密相關。他指了指旁邊四、五號位的“回填司機”謝添和楊羽,“留下的砟石需要通過他們的操作,落回到線路內部的指定地點。”
篩出的污土需要通過輸送帶排放到線路外的指定地點,這是由七號位的“排放司機”劉志龍操作,“這條鐵路上方有電網,兩邊有電桿,調整輸送帶高度和方向時要倍加小心。”哈佳鐵路是東北地區高寒地帶最長的快速鐵路,質量要求極高,第一次來這里施工,司機們作業時都十分謹慎。
凌晨3點半,清篩結束,“機械天團”順利完成380米的清篩任務。半個月的夜間施工,他們已經累計清篩了2.5公里,“還有2.1公里,哈佳鐵路就干完了。”返回的路上,七個兄弟坐在駕駛室內,在夜色中漸漸進入了夢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