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酱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如何斷開支付不當連接?九部門加碼互聯網平臺金融監管

萬億市場將迎巨變。1月19日,一則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讓整個金科圈炸了鍋,意見從平臺支付、數據、營銷等多方面,尤其提出將嚴格規范平臺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著實讓市場機構抖了三抖。

1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就多項監管意見向多家互聯網平臺采訪,但后者大多三緘其口,在業內看來,規范舉措必然會增加平臺企業運行成本,但這也是互聯網擺脫野蠻生長,走向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何斷開支付不當連接

此次意見由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工信部、央行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從完善治理規則、健全制度規范、探索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等多方面提出19項要求。

意見強調將加強金融領域監管。首先提到要“強化支付領域監管,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依法治理支付過程中的排他或‘二選一’行為,對濫用非銀行支付服務相關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加強監管,研究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

從監管多次表述來看,斷開支付不當連接,已成為近兩年互聯網平臺監管重點問題。就在2021年,央行行長易綱就強調,要堅持金融活動全部納入金融監管,同時要求支付回歸本源,斷開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推動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開放封閉場景,充分保障消費者支付選擇權。

另外近期央行發布的《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出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提供營銷服務,不得在支付頁面中將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作為支付選項,以默認開通、一鍵開通等方式銷售貸款、資產管理產品等金融產品。

不過,經北京商報記者調查梳理,截至1月19日,目前仍有不少電商、出行、生活消費、旅游類互聯網平臺,結合各自生態和特色場景,提供了包括分期、信用付等不同金融產品。

不得不說,支付已成為大型互聯網平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其通過覆蓋大量支付場景,聚合巨大的流量,再通過連接其他金融產品,進而流量變現。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式也被監管多次提及“存在潛藏重大風險”。

“斷開支付和相關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主要目的還是要間接地的防止資金流在平臺體系內閉環循環,比如信貸業務的資金流不能和支付賬戶形成閉環。防止資金流和信息流交叉嵌套帶來的監管難題和閉環效應。”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評價道,目前來看,具體如何界定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產品不當連接,還需要明確具體標準,市場上一些平臺的類信用卡產品是否能夠繼續存在于支付選項中,值得持續觀察。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則表示,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一方面是反壟斷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保護消費者的選擇權,另一方面也旨在督促“支付的歸支付,信貸的歸信貸”,使得平臺的產品更為明晰。

蘇筱芮直言道,從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動向來看,還存在整改不到位、披露不清晰等問題,后續應當根據監管要求明晰整改路徑,強化對金融消費者的披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強化用戶溝通。

從嚴監管數據使用

除了嚴格監管支付業務,意見對互聯網平臺提及最多最細的要求,則是數據使用。

例如加強金融領域監管內容中提到,要“規范平臺數據使用,從嚴監管征信業務,確保依法持牌合規經營。落實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嚴格審查股東資質,加強穿透式監管,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和關聯交易管理”。

另在探索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中明確,“嚴厲打擊平臺企業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超權限調用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從嚴管控非必要采集數據行為,依法依規打擊黑市數據交易、大數據殺熟等數據濫用行為”。

另在健全制度規范管理上表示,將“建立互聯網平臺信息公示制度,增強平臺經營透明度,強化信用約束和社會監督。完善跨境數據流動‘分級分類+負面清單’監管制度,探索制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安全制度”。

關于數據使用的多項規范,監管謀劃已久。早在2021年初,央行就醞釀了《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對征信業務進一步規范;另在外2021年中,多家互聯網平臺被喊“斷直連”,并有平臺加速整改工作。

可以預測的是,一旦全面落實整改,將對整個金科圈引流、助貸、聯合貸、個人征信等業務沖擊巨大。

正如王蓬博提到,“從多項監管意見來看,這些規范將對所有相關的從事C端業務的互聯網平臺造成影響。只要涉及到收集相應數據并且運用到實際業務之中,比如助貸業務,將首先受到沖擊,按照之前央行的相關規定,都需要和持牌個人征信機構合作。”。

蘇筱芮則提出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此前金融信息“斷直連”,對于不同機構之間所涉及的用戶信息傳輸、共享等產生影響;,二是算法推薦相關,利用用戶個人信息開展所謂的“精準營銷”等將受到影響;,三是市場上所謂的“大數據”公司并未持有金融監管部門批準的征信牌照,提供相應的用戶信息將涉嫌違法違規。

平臺投資入股受限

除了規范支付、數據等業務領域外,此次意見中也首次對互聯網平臺入股金融機構提出規范。

其中強調,要“嚴格規范平臺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督促平臺企業及其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嚴格落實資本金和杠桿率要求。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加強營銷行為監管,確保披露信息真實、準確,不得勸誘超前消費”。

此要求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在王蓬博看來,可以預計,未來平臺相關戰略投資會受到限制,同時持有小貸或消費金融牌照的平臺杠桿率都會被嚴格要求,資本金增加是一個必然選項。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則指出,強化平臺經濟金融監管,是從防風險的角度出發,金融領域是風險高發領域,控制風險是有必要的,但需要關注的是,意見強調的是規范入股行為,而非禁止,這也是考慮到平臺經濟在入股過程中存在很多非可控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導致風險,比如過高的杠桿,所以有必要在入股的時候進行規則上的限定,以此來規范平臺企業的金融擴張行為。

對于多項監管意見,北京商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多家互聯網平臺采訪,后者大多三緘其口。不過也有平臺聞風而動,例如近兩日就有互聯網巨頭解散戰略投資部業務線,也有互聯網巨頭逐步整改,正在將業務逐步回歸至平臺主業。

“規范舉措必然會增加平臺企業的運行成本,但這是互聯網擺脫野蠻發展道路,走向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唯有如此,才能讓平臺經濟走上發展正軌,聚焦技術創新,而非通過壟斷和支配地位來獲取市場優勢,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平臺經濟初創企業、新興模式雨后春筍般的涌現。”盤和林稱。(記者 劉四紅)

關鍵詞: 支付不當 九部門 互聯網平臺 金融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