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酱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3家知名藥企現高層變動 業績長期承壓營收逐年放緩

一周之內,3家知名藥企現高層變動,華潤三九、廣譽遠以及片仔癀相繼宣布公司董事長離職。而片仔癀已是年內第二次更換董事長。工作變動、工作調整是上述董事長離職給出的原因。不過,從企業發展來看,上述公司業績長期承壓,營收逐年放緩,如廣譽遠2019-2020年連續兩年營收凈利雙降。近年來,在醫療改革持續深入、中成藥集采等背景下,中藥企業也走到了轉型關卡。

先后辭職

中藥龍頭企業先后迎來董事長變動。近半個月來,華潤三九、廣譽遠以及片仔癀的董事長相繼離職,其中片仔癀董事長之位已是年內第二次變動。

12月3日,華潤三九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長王春城提交的辭職報告,由于工作變動原因,王春城提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王春城辭職后不再在公司擔任職務。

隨后一個星期內,廣譽遠以及片仔癀分別發布公告,由于工作變動和工作調整的原因,廣譽遠董事長張斌遞交書面辭職報告,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片仔癀董事長潘杰提交書面辭職報告,向董事會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下屬專門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對片仔癀來說,這已是片仔癀年內第二次更換掌門人。2021年4月,片仔癀公告稱,劉建順因個人身體原因,特向董事會申請提前退休,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下屬專門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董事會同意聘任潘杰為公司董事長。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鄧勇看來,董事長的頻繁變更對企業的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內部人員管理等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根據公告,片仔癀的新任董事長林緯奇由公司實際控制人漳州市國資委調任,任期與第六屆董事會任期一致。廣譽遠會議選舉鞠振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至本屆董事會屆滿。

針對業務發展規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聯系了華潤三九、廣譽遠以及片仔癀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業績放緩

人事變動頻頻背后,上述3家企業面臨不同程度的業績壓力。作為中成藥行業的知名企業,據米內網數據顯示,華潤三九、廣譽遠以及片仔癀分別位列2020中國中藥企業100強的第三、第21以及第43。不過近三年來,3家企業的營收增速呈現放緩趨勢,其中華潤三九、廣譽遠出現了負增長。

廣譽遠和片仔癀分別因龜齡集、片仔癀等產品聞名。華潤三九的主要品牌產品包括三九胃泰、參附注射液等。2020年,華潤三九包括中藥配方顆粒在內的處方藥營收占比為38%;廣譽遠傳統中藥和精品中藥的營收占比約89.43%;片仔癀以中成藥為主醫藥制造業營收占比達41.97%。

2018-2020年,華潤三九營收增速分別為20.75%、9.49%和-7.82%;片仔癀營收增速分別為28.33%、20.06%、13.78%;廣譽遠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8.51%、-24.81%、-8.85%。

隨著中成藥集采被提上日程,上述企業的業績或將進一步受到影響。2020年7月,國家醫保局發文稱,生物制品和中成藥帶量采購已進入聽取專家意見建議階段。盡管目前國家還未開始中成藥集采,不過2021年12月,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管理服務網發布《中成藥聯盟集中帶量采購相關數據信息公示》,涉及70多個品種,均為臨床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品種。業內普遍認為,此次中成藥集采來勢洶洶,降價浪潮已不可避免。

鄧勇表示,掌門人離職與公司業績承壓有一定的關系,而中成藥集采在即,集采擠出水分后,中藥企業的利潤將越來越薄。若企業沒有太大的創新,按原有產品銷售的話,集采推行將給公司盈利帶來沖擊。

華潤三九在今年11月接受機構調研時坦陳,綜合來看中成藥集采后會有一定程度的降價,公司會根據報量的情況、現有品種不同渠道的占比來決定具體品種的策略。

轉型探索

中成藥營收占比較重,華潤三九、廣譽遠以及片仔癀也早有布局轉型,日化產品、酒是其探索的不同方向。

2014年,片仔癀提出“一核兩翼”發展戰略,在夯實以片仔癀系列產品為主的醫藥制藥業基礎上,加強化妝品、日化品及保健品兩翼。發展多年,目前化妝品業務在片仔癀公司的營收占比為10%左右。為進一步推動其發展,2020年10月,片仔癀宣布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片仔癀化妝品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廣譽遠則在酒產品上有所布局。廣譽遠的養生酒板塊主要產品為加味龜齡集酒和龜齡集保健酒。2020年,養生酒營業收入占廣譽遠營業收入比重僅為3%,該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滑55.63%至3334.79萬元。

為更好地與消費者互動,使品牌年輕化,華潤三九旗下999感冒靈、999皮炎平此前曾與秋褲、口紅以及拉面等產品聯名。

鄧勇建議,在轉型方面,中成藥企業要提效控本。提效即提高藥品的附加值,加強市場調研,研發出一些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療效安全可靠的產品;控本即減少中間環節,尋找規?;⒓s化的道路,盡可能降低人工成本;此外要摒棄重銷售的理念,組建真正專業、職業化的管理團隊,壯大發展。(記者 姚倩)

關鍵詞: 知名藥企 高層變動 業績承壓 營收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