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酱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成都發布綠色低碳發展100案例

近日,成都市政府審定發布《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和《低碳成都100案例》(以下簡稱《案例》)。自2017年成都發布全國首個城市級綠色低碳發展報告以來,2021年已是第4年持續發布。《報告》展示了“十三五”特別是2020年以來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最新進展,《案例》展示了“十三五”以來全市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區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成效和先進做法,包括城市低碳布局、低碳產業發展、綠色低碳交通、節能低碳建筑等10方面共100個具有較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綠色低碳發展優良案例。

人均碳排放位列全國十大城市最低

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十三五”時期,成都以占全省18.7%的碳排放承載了24.5%能源消費、25%的人口和35%的經濟體量,以年均2.2%的碳排放增長支撐了年均7.1%的經濟增長,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廣深等全國十大城市最低,碳排放強度累計降低21.0%,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評居全省第一。

“成都致力于培育壯大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入圍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培育現代服務業上,新經濟企業達45.8萬戶,活力指數居全國第三,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2%,‘十三五’期間三次產業占比提升10個百分點,達65.7%?!笔猩鷳B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表示。

同時,成都構建低碳能源體系,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退出煤炭生產、煙花爆竹、印染和鋼鐵長流程冶煉高耗能產能,基本實現燃煤鍋爐全域“清零”。2020年調入可再生能源電力582.4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減少碳排放超0.5億噸。

在提升城市建設能源利用效率上,成都加快構建多中心網絡化城鎮空間結構,促進土地利用方式以依靠增量為主向“增存并重”轉變。加快城市綠色建造步伐,累計建成綠色建筑超2億平方米、裝配式建筑面積近1億平方米。率先在全省啟動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開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行動,單位GDP能耗實現“五連降”,累計下降14.24%。

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

“作為綠色低碳產業聚集區,成都在碳中和產業方面加快建圈強鏈,取得明顯成效。”楊斌平說,光伏和氫能生態圈初具雛形。強化晶硅光伏領域優勢,融入全球光伏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初步形成以郫都區、龍泉驛區、彭州市為核心的“三城兩極、一環四帶”氫能產業空間布局,氫能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

生態環境產業營收突破千億大關。成都圍繞打造“1113”環保產業發展新格局,高水平建設長安靜脈產業園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基本形成覆蓋大氣、水、土壤、固廢、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的污染治理技術裝備體系。2020年,全市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020億元。

綠色金融創新亮點紛呈。成立成都香城綠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建設“綠蓉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金融資源與綠色產業高效對接,已入駐金融機構25家,發布金融產品82款,幫助企業獲得授信29.2億元。

生態系統年固碳超200萬噸

據悉,成都圍繞“增匯、固匯、普匯、創匯”4個方向,實施公園城市全域增綠行動,生態系統碳匯超200萬噸,公園城市大美形態加速呈現。

發展碳匯經濟。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率先探索實施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林長制”,推進龍門山生態提升、龍泉山生態修復,截至2020年,全市森林面積為86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2%,森林蓄積量3677萬立方米。

建設天府綠道。規劃建設總長為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打造引領未來的城市“綠脈”。2020年,累計建成4408公里、居全國第一,有機串聯生態區55個、綠帶155個等,增加開敞空間752萬平方米。

打造“綠心”“綠肺”。規劃建設總面積為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打造“綠心”。規劃建設總面積為1459平方公里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構建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打造涵養城市生態的“綠肺”。

打造“碳惠天府”綠色名片

“成都結合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啟動,在國內首創以‘碳惠天府’為品牌,以‘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開放運營’為路徑的碳普惠建設思路,上線‘碳惠天府’綠色公益平臺,集成燃油車自愿停駛、新能源車使用、環保隨手拍等40余個公眾碳積分場景。聚焦低碳餐飲、商超、景區、酒店等消費場景制定低碳示范評價,推出第一批14家以伊藤洋華堂、紅旗超市等為代表的低碳消費場景?!睏畋笃浇榻B。

成都還引導實施節能改造、低碳管理的企事業單位開發碳減排量,推動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湖泊濕地等重大生態工程的碳匯向資產轉變,已完成7.5萬噸碳減排量初始儲備。發動重點排放企業、國有單位、上市公司、出口企業等主動認購,一汽豐田、通威太陽能、青城山—都江堰景區、興業銀行等13家單位成為首批碳中和公益行動認購企業,累計消納碳減排量約1.5萬噸,通過碳中和公益行動動員社會責任企業認購,使社會節能降碳行為產生的環境效益呈現經濟價值,與全國碳市場形成互補。

楊斌平說,下一步將加快制定碳中和公益行動方案,進一步完善綠色公益平臺功能,拓展碳積分獲取途徑、豐富普惠商品激勵,持續開展碳減排項目開發和培育碳中和綜合服務商,促進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企業、公眾的自覺選擇。

關鍵詞: 綠色低碳發展 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 綠色低碳交通、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