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酱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上市銀行息差空間已收窄至何種程度?

本文聚焦58家上市銀行的息差空間變動情況(錦州銀行尚未披露財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上市銀行主要利差指標排序:很多銀行的息差已經低于其不良率

(一)凈利差排序:最低1.19%(交行)、最高2.86%(常熟銀行),平均1.73%

(二)凈息差排序:最低1.21%(渤海銀行)、最高3%(常熟銀行),平均1.80%

(三)存貸利差排序:最低1.72%(交行)、最高3.8%(常熟銀行),平均2.53%

(四)貸款利率排序:最低3.87%(農行)、最高6.49%(瀘州銀行),平均4.78%

(五)存款利率排序:最低1.54%(郵儲)、最高3.26%(九臺農商行),平均2.28%

(六)零售貸款利率排序:最低4.28%、最高7.16%(常熟銀行),平均5.34%

(七)公司貸款利率排序:最低3.50%、最高6.58%(瀘州銀行),平均4.58%

(八)零售定期存款利率排序:最低1.34%、最高3.87%(盛京銀行),平均3.03%

(九)公司定期存款利率排序:最低2.21%、最高3.52%(渤海銀行),平均2.78%

二、上市銀行利差指標剖析

(一)整體:息差同比收窄20BP左右,存貸利差平均收窄30BP

和去年同期相比,目前上市銀行的利差、息差、存貸利差與零售存貸利差空間均大幅收窄,幅度分別為16BP、20BP、30BP和18BP左右,即客戶端(特別是對公端)收窄最明顯。

1、今年上半年,上市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凈利差分別收窄至1.53%、1.79%、1.74%和1.73%(收窄幅度分別為31BP、19BP、13BP和21BP),凈息差分別收窄至1.7%、1.86%、1.78%和1.84%(收窄幅度分別為29BP、23BP、14BP和22BP),全部上市銀行的凈利差和凈息差則分別收窄16BP和20BP至1.73%和1.80%。

2、今年上半年上市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貸款利率分別收窄22BP、21BP、28BP和42BP至4.01%、4.72%、4.96%和4.75%,存貸利差分別收窄39BP、30BP、27BP和37BP至2.10%、2.52%、2.54%和2.63%。整體上看,今年上半年存貸利差與零售存貸利差分別收窄30BP和18BP至2。53%和2。80%,即存貸利差與零售存貸利差似乎均已向2.50%時代逼近。

(二)非上市城商行的壓力可能更大:凈息差可能只有1.50%左右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信息,今年二季度全部商業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行、城商行與農商行的凈息差分別為1.74%、1.67%、1.81%、1.63%與1.89%。雖然計算口徑存在一定差異,但至少可以看出非上市股份行與城商行的凈息差壓力同樣較為突出,平均可能只有1.75%和1.50%左右,顯然非上市城商行面臨的壓力更大。

從凈息差的絕對數值來看,國有大行、城商行的壓力較為突出,已低于合意水平。如果考慮到資產質量這一因素,則商業銀行的息差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息差收窄的背后:貸款端利率下降幅度較大,負債端成本相對剛性

數據上看,上市銀行凈利差與凈息差收窄的趨勢比較明確,且存貸利差的收窄幅度明顯更大,其中的原因是貸款利率收窄幅度較大且存款端利率呈現微升態勢。具體看,

1、貸款利率下降幅度較大,且零售貸款利率下行幅度大于對公端。具體看,今年上半年全部上市銀行的零售貸款與對公貸款利率分別下降31BP和22BP至5.34%和3.67%。

2、存款利率剛性較為明顯,尤以對公存款最為突出。具體看,今年上半年全部上市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微幅上升1.64BP。此外,今年上半年零售定期存款與公司定期存款利率同比分別收窄19BP和0.05BP。

可以看出,就存款成本而言,零售端的下降幅度遠大于對公端;就貸款利率而言,零售貸款的下降幅度略高于對公端,即零售與對公端的存貸利差均持續收窄。

三、雖然政策層面在竭力呵護,但穩定息差空間并不容易

諸多跡象表明,目前政策層面正在竭力呵護商業銀行已經非常窄的息差空間。

(一)央行連續表態:呼吁“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及“保持合理利潤與息差水平”

1、今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出“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

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首次提出“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適度”,并通過《專欄1:合理把握利率水平》對利率的合適水平進行討論,表明其既有推動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的政治站位考慮,亦有將利率保持在合適水平上的主觀意愿,即央行真實的想法應是當前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的必要性已經很低、空間很窄。

2、今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提出“保持銀行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

(1)從維持自身穩健經營,防范金融風險的角度來看,保持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有利于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為此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以專欄形式對這個主題進行了討論,其結論是為應對潛在的風險暴露及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銀行需要有一定的財力準備和風險緩沖,即需保持銀行擁有合理利潤和凈息差水平。

(2)特別是和美國銀行業相比,我國銀行業的息差水平總體處于低位且趨勢不斷向下,這意味著國內銀行業的息差空間已經非常窄,需要給予呵護。例如,今年一季度美國與中國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分別為3.31%和1.74%,利差達到1.57%,且自2022年3月美聯儲加息以來持續擴大,目前1.57%的中美商業銀行息差的利差較歷史最高水平還高出近30BP。除在政策引導下不斷讓利外,持續收窄的息差還說明中國銀行業在過去一段時期的資產或資本創利能力總體趨于下降,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商業銀行的ROA和ROE自2012年開始趨于下行(2012年恰恰也是當時新一屆政府上任的年份、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增速亦趨于下行)。

因此,央行提出要保持銀行擁有合理的利潤和凈息差水平,在邏輯上是一脈相承的。

3、今年8月三部委會議提出“價格要可持續……規范貸款利率定價秩序”

2023年8月18日(周五),央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證監會聯合召開的三部委會議,提出“價格要可持續……規范貸款利率定價秩序,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它金融產品價格關系”,這意味著監管希望貸款利率保持在合適的水平上,避免貸款利率端惡性競爭。

(二)守住息差底線已變得很迫切

從《金融機構合格審慎評估標準(2023年版)》的指標設置情況來看,除對商業銀行定價行為有更高要求外,其對商業銀行ROA、凈息差、成本收入比等指標一直以來亦是有底線要求的(ROA≥0.50%、凈息差≥1.80%、成本收入比≤35%)。

不過單從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的數據來看,30家上市銀行的凈息差低于1.8%、13家上市銀行的凈息差位于1.8-2.0%之間??梢娔壳爸袊虡I銀行的凈息差已經沒有下降空間了。

(三)存量激烈博弈下:貸款利率將很難再上行,且資產荒可能會是常態

在經濟增速已經回落至5%左右的中等水平,意味著以量補價的策略可能不再具有普適性,且“以量補價”策略更多是存量而非增量博弈(即規模擴張需要通過搶占銀行的市場份額來實現)。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在搶奪資產、資源方面的競爭亦會非常激烈,也即資產荒可能會成為常態,而貸款利率將很難再上行。

(四)打擊存貸兩端的套利行為可能會持續成為監管部門的重點

在貸款利率可能在較長時期內維持低位的大環境下,監管部門將會更注重打擊客戶從銀行進行套利的行為。實際上,8月18日召開的三部委會議提出的“統籌考慮增量、存量及其它金融產品價格關系”,其背后邏輯正是為了避免貸款利率過低而產生的資金空轉和套利困境(貸款資金購買存款、消費貸與經營貸置換按揭貸或進行其它金融產品投資等)。我們預計后續監管部門與銀行對經營貸與消費貸的排查力度也會相應增強。

四、結語:穩定息差空間的五種常規路徑

在息差已無收窄空間的情況下,如何穩定已經非常低的息差空間便顯得非常重要。為此,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綜合施策,多管齊下:

(一)做好資產質量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避免資產質量下遷對息差空間的侵蝕,這是穩定息差空間的首要任務,應將其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這主要是因為,一旦資產質量指標開始惡化,息差空間亦會受到侵蝕。

(二)資產端要保持貸款利率處于底部區域以避免其快速下行。這意味著,后續資產端的降息舉措可能會受到息差空間持續收窄的制約,央行在這方面應會比較審慎。

同時,資產端還要持續提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保持信貸規模穩定增長,適度增加對零售資產、債券投資、高收益同業資產的配置,并通過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客戶綜合回報。

(三)負債端要持續加強內部管理,大力發展結算業務、投行和財富管理業務,拓展低成本存款派生渠道,豐富負債來源渠道,堅持核心低成本存款的主體地位,加強對高成本存款的量價管控,提升存款的精細化定價水平。

其中,政策層面要通過降準和降存款利率等維護好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顯得很關鍵??紤]到降準的特定要求以及存款利率下行幅度明顯低于貸款端,意味著持續打壓存款利率應會成為首選方向。例如,作為和存量房貸利率下調相對應的另一項政策,近期全國性銀行亦紛紛宣布下調定期存款利率,幅度在10-25BP之間(1年期下調10BP、2年期下調20BP、3年期與5年期下調25BP),以呵護商業銀行的負債端,作為商業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的條件。

(四)通過以量補價來彌補息差空間收窄的缺口。

(五)通過提高資產端(生息資產的平均余額)的周轉率來提升資產端的創利能力。

當然,在監管環境不斷趨嚴的背景下,上述常規路徑在具體實踐中都不容易。

本文作者:毛小柒,本文來源:任博宏觀論道,原文標題:《上市銀行息差空間已收窄至何種程度?》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