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算不算強復蘇?(天風宏觀宋雪濤)
一季度的中國經濟算不算“強現實”?
【資料圖】
應該說,真正超預期的只有出口,因為貿易順差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1%直接跳升至44%,拉動了GDP增速1.4個百分點,是真正的“弱預期VS強現實”。
至于消費,表現出的不是現實和預期的差異,而是宏觀和微觀的差異、數據和體感的差異、同比和環比的差異。
受益于疫后消費補償性恢復,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2.7%上升至5.8%,但3月數據也顯示,消費開始進入“高同比、低環比”的第二階段 。如果不考慮低基數效應,僅看季調后的環比增速,今年3月社零環比只有0.15%,明顯低于2017-2021年之間的任何一年,僅高于2022年3月,也明顯低于今年2月0.67%的環比增速。
疫后消費修復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場景修復,一種是收入修復。
季調環比是評估今年消費復蘇的重要視角,從兩種消費修復的環比折年數變化來看,以餐飲、化妝品、服裝為代表的場景修復類消費,1-2月改善普遍較快,但到了3月開始出現放緩跡象。以可選消費為代表的收入類消費,1-2月修復偏慢,3月開始出現走勢分化。
出行類商品消費(紡服、化妝品等)今年1-2月環比增速高于2017-2019年同期均值13個百分點,也高于過去6年同期均值20個百分點。但是今年3月,出行類商品消費和餐飲消費的環比增速均出現放緩,其中出行類商品消費的環比增速接近2017-2019年同期均值,而餐飲消費環比增速低于2017-2019年同期均值。
3月以來的高頻數據也驗證了場景類消費修復的放緩跡象,比如地鐵出行人數、擁堵延時指數在1-2月快速回升后,3月逐漸進入了平穩期。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可能迎來出行類消費的又一次修復?!靶率畻l”以來,居民尚未經歷長假(清明節僅放了一天),積壓三年的遠途旅行意愿可能在今年五一假期出現補償性恢復。從五一訂票數據看,出行類消費已經顯示出再度走強的可能性。比如截至4月10日,美團平臺五一期間國內住宿、交通、景點門票的預訂量已經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200% 。
收入修復類消費今年1-2月普遍改善較慢,進入3月后走勢分化。其中以通訊器材等為代表、受政策影響較小的可選消費品,年初以來環比修復慢于出行類消費,但方向持續改善。
今年1-2月可選類消費的環比增速高于2017-2019年均值8.2個百分點,低于出行類消費和餐飲消費的13.2個百分點和13.1個百分點。但是3月可選類消費的環比依舊超過了2017-2019年同期均值2.9個百分點,而出行類消費環比改善則明顯放緩。
由于沒有政策支持,大多數可選消費的修復主要依靠居民收入改善和消費傾向(當季消費支出/當季可支配收入)回升,所以可選消費的復蘇是一個慢變量。
1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從5.6%降至5.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從去年四季度的4.2%升至5.1%,居民消費傾向開始好轉并超過了2020-2021年同期水平,這些都是可選消費修復的信心。
不過居民收入和消費意愿的持續恢復依賴于企業利潤、內外部環境和長期信心等多重因素,如果沒有政策支持,可選消費的修復也需要耐心。
另一種收入修復類消費則是以汽車為代表,受政策影響明顯,在走勢上表現出較強的政策相關性。
受燃油車和新能源車購置補貼退坡的影響,今年1-2月居民購車意愿偏弱,汽車消費同比增速相比去年12月下滑了14個百分點至-9.4%,環比增速也低于2017-2019年同期均值1.4個百分點,在各類可選消費品中表現最弱。
3月各地政府和車企加大促銷力度,汽車消費環比大幅回升,增速高于2017-2019年同期均值15.8個百分點。目前看熱度已經延續至4月上旬,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1-1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66.5萬輛,環比3月同期增長15%(往年4月汽車消費弱于3月)。
由于補貼政策對汽車消費的影響較大,去年財政補貼政策一定程度透支了今年居民汽車消費潛力。如果沒有政策支持,今年汽車消費可能弱于其他可選消費的修復程度,具體走勢還與后續補貼政策有關。
簡單總結,從一季度數據來看,消費的現實表現難以用簡單的強弱描述,實際情況更復雜:既有場景類消費的強復蘇,也有收入類消費的弱修復;前期強復蘇的線下出行已經開始放緩,前期弱修復的可選消費還在持續改善;盡管宏觀數據整體較好,但對于不同收入人群和不同消費類別,冷暖依然差異很大。
風險提示:
居民收入端的修復低于預期,居民失業率短期改善幅度低于預期,居民消費意愿修復力度弱于預期。
本文來源:天風宏觀宋雪濤,作者宋雪濤,執業編號:S1110517090003,孫永樂,執業編號:S1110523010001,原標題:《消費算不算強復蘇》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關鍵詞: